信息摘要:
兒童節(jié)的到來讓朋友圈近期刮起陣陣懷舊風,一眾“超齡兒童”們紛紛懷念那些年吃過的零食、看過的動漫,而專屬于老廣童年回憶的還有潛藏在大街小巷里的本土美食,其中就有廣州最火的阿婆牛雜。就在六一兒童節(jié)當天,阿婆牛雜首次走出芳村,進駐越秀文明路開設(shè)新門店,桂珍婆婆更親自到場坐鎮(zhèn)亮相。各路吃貨早早聞...
兒童節(jié)的到來讓朋友圈近期刮起陣陣懷舊風,一眾“超齡兒童”們紛紛懷念那些年吃過的零食、看過的動漫,而專屬于老廣童年回憶的還有潛藏在大街小巷里的本土美食,其中就有廣州最火的
阿婆牛雜。就在六一兒童節(jié)當天,阿婆牛雜首次走出芳村,進駐越秀文明路開設(shè)新門店,桂珍婆婆更親自到場坐鎮(zhèn)亮相。各路吃貨早早聞風而動,阿婆牛雜新店瞬間成為美食打卡新地標。

從小推車到文明路新店,不變的老廣味道
早上10點半,準時開業(yè)的阿婆牛雜新店已是門庭若市,既有特意趕來品嘗“頭啖湯”的老街坊,也有駐足打卡的年輕一代。阿婆牛雜新店在“美食街”文明路上顯得異常醒目,映入眼前的是充滿復古元素又不乏創(chuàng)新的店面裝潢,最亮眼的莫過于熟悉的小推車,曾去過芳村排隊買牛雜的忠實粉對此都不陌生;舊式搪瓷多層飯盒被懸掛在小推車一角,老廣街坊們親切稱之為“pang”(音譯),令人回想起小時候提著飯盒吃牛雜的溫暖情景。

“聽鄰居說阿婆牛雜新店六月一日開業(yè),肯定要帶上孩子過來嘗嘗鮮。 ” 早早就抱著小女兒到達現(xiàn)場等候的張先生看起來興高采烈,“ 我就住在文明路附近,以前要專程到芳村買牛雜,無奈市內(nèi)相隔太遠,加上阿婆年紀大了很少出來擺攤,吃上一次都要靠緣分,現(xiàn)在隨時想吃阿婆牛雜都有得吃!”張先生手捧著一碗熱氣騰騰的牛雜,濃郁的香味瞬間飄蕩而出,“從小推車到門店,環(huán)境更好了,還是那個熟悉的味道!”
隨著午后人流量倍增,阿婆牛雜新店前排隊的人越來越多,人群中忽然傳來一陣歡呼聲,“阿婆來了,阿婆來了!”原來是笑容可掬的桂珍婆婆親自坐鎮(zhèn)新店,大家紛紛關(guān)心起阿婆的身體近況。一位舉著手機現(xiàn)場直播的網(wǎng)絡(luò)紅人表示:“這次見到桂珍婆婆真的非常驚喜,我是吃阿婆牛雜長大的,希望通過直播讓更多朋友知道阿婆牛雜,來到廣州旅游一定要到文明路一飽口福!”
90后廣州仔創(chuàng)新傳承,阿婆牛雜未來可期

對于廣州人來說,不管是上下班、還是放學、逛街,在街頭巷尾吃上一碗牛雜就是百態(tài)生活里最好的美食慰藉。如果說牛雜在老廣心中有著不可取代的地位,那么有著悠久歷史的阿婆牛雜則是一個城市傳奇。桂珍婆婆干凈衛(wèi)生的食材、用心熬制的湯底、恰到好處的火候、獨門配方花生醬、匠心烹飪的情懷都是造就傳奇的秘訣。但隨著桂珍婆婆年事已高,擺攤次數(shù)屈指可數(shù),這一傳統(tǒng)美食如何傳承下去也成為廣州人心中的問號。
此次阿婆牛雜首次走出芳村,來到廣州美食地標文明路開設(shè)新店,與桂珍婆婆正式認可的傳承人,阿亮的努力分不開。作為土生土長的廣州人,90后阿亮從小便是阿婆牛雜的忠實粉絲,后來跟著阿婆學習如何做地道牛雜?!拔业某跣木褪亲尭嗳顺缘矫牢兜陌⑵排ks,希望能讓這個承載著老廣回憶的味道,延續(xù)得更久、更廣一些。”阿亮言出必行,并通過對配方和生產(chǎn)流程標準化把控等創(chuàng)新方式去傳承阿婆牛雜,“既要保留阿婆牛雜的原汁原味,也要加入更多新鮮元素,讓更多年輕人愛上牛雜,他們才是今后接棒老廣美食的主力?!?br />
在阿亮的匠心傳承下,相信今后“阿婆牛雜”的名字不會隨著時間流逝被人遺忘,相反歷久彌新,走出芳村落根于文明路,讓老廣們多了一處美食打卡好去處,未來的阿婆牛雜值得期待。